台南孔廟,台南孔子廟,台南寺廟,孔子,至聖先師

臺南孔廟|臺南孔廟在哪裡?臺南孔廟拜拜資訊與介紹!

臺南孔廟的歷史與起源台南孔子廟建於明鄭永曆19年(1665年),是台灣最早的文廟,被稱為「全台首學」,曾在清朝初期作為全台童生的入學之所。該廟由鄭經採納諮議參軍陳永華的建議而建,採用「左學右廟」的格局,主體為祭祀孔子的聖廟,並在廟旁設置明倫堂,禮聘老師推舉有才華的學子。清康熙24年(1685年),孔廟改建為台灣府學,並在東西兩側設置廡房,北邊增建啟聖祠,南邊設立櫺星門,後來又增建泮池與衙齋。康熙39年(1700年),整修廟宇時新建了明倫堂與龍亭庫。康熙51年(1712年)再次整修,範圍包括大成殿、啟聖祠,並在欞星門兩側改建文昌閣和土地祠,外設禮門、義路、大成坊及半月形牆垣,奠定了大致格局。日治時期,台南孔子廟被用作日軍駐所及公學校,逐漸荒廢。二次大戰末期,台南市遭受轟炸,孔廟嚴重受損。台灣光復後,政府多次集資修葺增建,使台南孔子廟恢復舊觀,並更加輝煌亮麗。1982年政府將台南孔子廟公佈為「一級古蹟」,列為最珍貴的建築文化財。臺南孔廟格局台南孔廟,至今已擁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期間歷經數次重大整修,在台灣傳統建築中具有無可取代的地位,是保存最完整的傳統閩南建築群之一。作為禮制廟宇的孔廟多與地方官學結合,亦即所謂「廟學制」,孔廟採用標準的「左學右廟」格局,紅色圍牆象徵著崇敬與高貴,源自周朝貴族宮殿的顏色,建築風格富有台閩特色,呈現前殿後閣的三合院形式,共分三進兩廂。右廟的第一進為大成門,設有名宦祠、鄉賢祠、孝子祠和節孝祠。中進為大成殿,供奉孔子牌位,兩側有東、西兩廡,奉祀81位先賢和77位先儒。禮器庫和樂器庫位於東、西廡的北邊,用於收藏禮樂器。後方為崇聖祠,由18根柱子支撐,屋頂為硬山式燕尾。祠內中央神龕供奉孔子的五代祖先,兩旁分別設有以成書院和典籍庫。左學部分設有明倫堂和文昌閣,東側有泮宮坊,南邊有泮池。孔廟外設有禮門、義路、大成坊及半月形牆垣。整個廟宇佔地達9007平方公尺,現存建築多達15棟,是全台建築數量最多的孔廟。其優美的建築配置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吸引了眾多遊客和信徒前來參觀與朝拜。臺南孔廟交通資訊臺南孔子廟地址:700台南市中西區南門路2號落成:1665年臺南孔廟電話:06-2214647(交通資訊常有變動,出發前請先向各交通場站確認。)自行開車:由台南車站延中山路直行,至市政府左轉南門路,在文聖路右轉即可到達台南孔廟。大眾運輸:公車由台南火車站前搭乘1、3、16、17路公車至建興國中站,延文聖路步行左轉南門路即可到達台南孔廟。高鐵高鐵臺南站下車,轉搭H31接駁車,於在建興國中/府前路下車。火車搭臺鐵至「臺南站」下車,轉搭台灣好行「88府城巡迴線」(假日行駛)

大甲鎮瀾宮,媽祖廟,台中寺廟,大甲媽遶境

大甲鎮瀾宮|大甲鎮瀾宮在哪裡?大甲鎮瀾宮歷史與介紹!

大甲鎮瀾宮的歷史與起源大甲鎮瀾宮創建於清乾隆三十五年,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是大甲鎮規模最大的寺廟。大甲鎮瀾宮起源可追溯到清朝雍正八年,當時福建湄洲嶼居民林永興攜家人來台定居於大甲堡,將隨身有湄洲朝天閣天上聖母香火,安奉在自家廳堂進行膜拜。久而久之,大甲堡的居民紛紛前來參拜,地方人士見此盛況,徵得林氏同意後,於雍正十年(1732年)在現址興建了一座小祠。到了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地方士紳發起籌集資金,將原有的小廟擴建,並命名為天后宮,漸發展成為今日聞名的鎮瀾宮,成為大甲鎮信仰中心和重要的文化地標。鎮瀾宮奉祀的主神為天上聖母,即民間俗稱的媽祖,而大甲鎮瀾宮在當地民眾心目中被稱為「媽祖宮」,是信仰和社區活動的重要場所。每年吸引眾多信徒前來參拜,香火鼎盛,信徒絡繹不絕,成為外地遊客到訪大甲時的重要景點。大甲鎮瀾宮活動大甲鎮瀾宮遶境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是大甲鎮瀾宮每年農曆2月底至3月初舉行的遶境活動,整個活動時間歷時九天八夜,全程以徒步方式來回長達340公里的路線。由大甲鎮瀾宮作為起點,途中會經過彰化南瑤宮、西螺福興宮、西螺福興宮、北斗奠安宮、彰化天后宮、清水朝興宮,最後以嘉義縣新港鄉新港奉天宮作為遶境終點。大甲媽祖遶境可說是聞名世界的盛大的宗教活動之一,不僅被列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更被Discovery列為和梵蒂岡耶誕彌撒、回教徒麥加朝聖並列的世界三大宗教慶典之一。大甲鎮瀾宮建築特色大甲鎮瀾宮的建築格局為二落一進式,前方為三川殿,中間為天井,後方則為拜殿與正殿。鎮瀾宮內收藏了許多知名工藝家的傑作,例如正殿的木雕神龕,由鹿港國寶級大木匠師施坤玉雕刻,雕工精細,是藝術的傑作。此外,宮內的剪粘作品則出自交趾陶名師洪坤福之手。鎮瀾宮內的這些精細工藝作品,展示了當代大師的非凡技藝,使得鎮瀾宮不僅在宗教信仰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建築和文物上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這些藝術傑作,讓鎮瀾宮成為融合信仰和藝術的珍貴文化遺產。大甲鎮瀾宮交通資訊大甲鎮瀾宮地址:437台中市大甲區順天路158號落成:1732年大甲鎮瀾宮電話:04-26763522(交通資訊常有變動,出發前請先向各交通場站確認。)自行開車:台1線:往大甲鎮方向於省道150公里處轉入市區即可到達大甲鎮瀾宮。國道一號:由后里交流道下,循132縣道路(甲后)往大甲方向至大甲後轉中山路即可到達大甲鎮瀾宮。大眾運輸:火車火車至大甲火車站,步行約200公尺即可到達大甲鎮瀾宮。客運台北北站台汽客運往大甲方向至大甲站台中市區台汽客運往大甲方向之班車至大甲站台中總站豐原客運大甲方向之班車至大甲總站

北港朝天宮,雲林寺廟,北港媽,媽祖廟,

北港朝天宮|北港朝天宮在哪裡?北港朝天宮拜拜資訊與介紹!

北港朝天宮的歷史與起源北港朝天宮,俗稱北港媽,當地人稱其為媽祖宮或媽祖廟,舊稱天后宮。為紀念分靈自湄洲祖廟「朝天閣」,後改名為朝天宮。該廟由臨濟宗第34代樹璧和尚於1694年創立,當時媽祖神像從福建移駕至台灣,僅建有一座小祠堂。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歷多次擴建,至清朝咸豐初年,朝天宮擴建為四進和東西二室的建築。雖然1905年曾遭受大地震摧毀,但重建後的北港朝天宮更加壯麗,展現了中國傳統藝術之美,成為眾多信徒朝聖的場所。1982年《文化資產保存法》制定初期,北港朝天宮被列為省屬二級古蹟。1994年隨著文化資產保存法的第二次修訂,並因應精省政策,朝天宮升格為國定古蹟。北港朝天宮介紹北港朝天宮供奉的神明有哪些?北港朝天宮正殿奉祀媽祖,觀音殿主祀觀音菩薩、從祀十八羅漢,三官殿主奉三官大帝,文昌殿奉祀文昌帝君,聖父母殿則奉祀媽祖之父母和其兄姊,註生娘娘殿主祀註生娘娘,雙公殿奉祀土地公和境主公,開山堂則奉祀歷代住持牌位。北港朝天宮活動北港朝天宮每隔幾年就會前往湄洲謁祖進香,並在農曆3月19、20日從湄洲返回北港進行繞境祈安的活動。這一習俗吸引了許多觀光客前來觀賞。活動期間,北港鎮民會大宴賓客並鳴放鞭炮,場面盛大熱鬧。此外,從農曆春節開始的廟會活動,包括藝閣、陣頭和花燈表演等,都是不容忽視的傳統盛事,展現了當地豐富的文化和民間信仰。這些活動不僅凝聚了社區的向心力,也成為吸引遊客的重要節慶,展示了北港朝天宮的文化魅力。北港朝天宮建築特色朝天宮的建築屬於福建系統,為宮殿式建築,佔地近千坪。建築結構分為四進,前方有一個廣場,地面鋪設石板,四周圍繞著石牆,設有五個出入口:正門一個,左側和右側各有兩個,正門入口兩側放置了一對石獅。第二進是正殿,也稱為聖母殿,建在高達七十公分的臺基上。殿內分為前後兩段,屋頂前部為捲棚式,後部為硬山式,兩段之間設有水槽連結。第三進中間是觀音佛祖殿,右側是三界公殿,供奉三官大帝,左側是五文昌殿。佛祖殿內有一對龍柱,龍身緊貼柱身,左柱上刻有「乾隆乙末年臘月敬立」,是朝天宮的珍寶。五文昌殿前有一塊雙龍戲珠的浮雕石刻,由泉郊新徳泰號敬捐,左上角刻有「道光庚子年陽月立」,這是台灣罕見的石雕精品。殿右側有一門通向金亭,金亭於民國五十六年新建,高達四丈五尺,形如八角古塔,高聳入雲。第四進中間是聖父母殿,屋脊上以彩色琉璃片裝飾兩隻獅子,獅子前腳踩在球上。左側是開山廳,供奉歷代住持的神主牌位;右側廂房為南華閣,前面有一座拜亭,屋頂為單簷,並有蹺脊。北港朝天宮交通資訊北港朝天宮地址:651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178號落成:1694年北港朝天宮電話:05-7832055(交通資訊常有變動,出發前請先向各交通場站確認。)自行開車:國道一號:由大林交流道下,循162、157縣道至新港,右轉164縣道過北港大橋接義民路,右轉民主路即可到達北港朝天宮。大眾運輸:客運台中火車站柳營客運往北港方向之班車於至北港嘉義巿中山路嘉義客運往北港方向之班車至北港台北北門郵局旁日統客運往北港方向之班車至北港台北總站統聯客運往北港方向之班車至北港高雄統聯客運往北港方向之班車至北港高鐵搭乘高鐵至嘉義站,轉搭接駁公車往北港方向之班車即可到達北港朝天宮。

南方澳南天宮,南方澳南天宮金媽祖,宜蘭寺廟,媽祖廟,

南方澳天宮金媽祖|南方澳天宮金媽祖在哪?南方澳南天宮歷史與介紹!

南方澳南天宮的歷史與起源南方澳南天宮始建於1950年1月,由鄉紳簡阿祥發起籌建,設立創建委員會,以感謝媽祖庇佑1946年3月23日南方澳漁民在海上倖免於難。原本打算到北港朝天宮分香,後來決定自行請神,神像所用木材取自南方澳附近山上的樟木。1952年農曆3月,大殿正式完工。隨著廟宇的建成,南天宮迅速成為當地居民信仰生活的中心,不僅是漁民的精神寄託,也成為整個社區的文化樞紐。南天宮的建成,見證了南方澳居民對媽祖的虔誠信仰和感激之情,並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祈求平安與庇佑的場所。此後,南天宮不斷發展,香火鼎盛,吸引了眾多信徒前來參拜。廟內供奉的五尊從湄洲渡海而來的媽祖神像、由花蓮雕石大師劉萬枝與葉雙寶共同創作的巨型綠玉媽祖神像,以及重達200公斤的純金媽祖神像,都成為南天宮的重要特色,展示了當地居民對媽祖的深厚信仰和敬意。南天宮不僅是宗教信仰的中心,也成為了當地重要的文化地標。南方澳南天宮建築內部南天宮採用南式宮殿造型,成為當地居民信仰生活的中心。一樓供奉著五尊從湄洲渡海而來的媽祖神像;二樓則安放著由花蓮雕石大師劉萬枝與葉雙寶共同創作的玉媽祖神像,這尊媽祖由罕見的巨型綠玉雕琢而成;三樓鎮守的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尊純金媽祖神像,此神像由全台各地的媽祖信眾捐獻而成,吸引無數信徒前來朝拜,香火鼎盛。廟內還設有一座供信徒焚燒金紙的金爐,金爐四周雕龍砌鳳,極具藝術價值。金媽祖神像的落成,不僅展現了南方澳地區對媽祖信仰的虔誠,也表達了靠海為生的南方澳居民對媽祖庇佑的感激,以及祈求平安和富裕的願望。南方澳南天宮拜拜流程南方澳南天宮一共配置五個香爐,參拜的流程依序從一樓的天公爐到三樓金媽祖殿。南方澳南天宮交通資訊南方澳南天宮地址:270宜蘭縣蘇澳鎮江夏路17號落成:1950年南方澳南天宮電話:03 9962726(交通資訊常有變動,出發前請先向各交通場站確認。)自行開車:國道五號:由國道一號(中山高)至汐止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由蘇澳交流道下往台9號方向行駛,轉台2戊即可到達蘇澳南天宮。國道五號:由國道三號(二高)至南港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由頭城交流道下往台9號方向行駛往台9號方向行駛,轉台2戊即可到達蘇澳南天宮。大眾運輸:火車:搭乘北迴線火車至蘇澳車站即可到達蘇澳南天宮。客運:由宜蘭搭乘往南方澳的台汽客運班車,在南方澳南天宮站下車即可到達蘇澳南天宮。

台北霞海城隍廟,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北部廟宇,霞海城隍廟交通

台北霞海城隍廟|台北霞海城隍廟在哪裡?台北霞海城隍廟起源與介紹!

台北霞海城隍廟介紹台北霞海城隍廟位於台北市大同區,是由內政部指定的三級古蹟,至今已有144年歷史。這座廟宇是大稻埕地區的重要信仰中心,也是台北的重要廟宇之一。霞海城隍廟主祀城隍爺,並配祀城隍夫人、月下老人、八司官、文武判官、范謝將軍、八將、馬使爺和義勇公。廟內供奉了600多尊各式神像,也成為台北霞海城隍廟的一大特色。台北霞海城隍廟的歷史與起源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后溪霞城,是同安人的守護神。由於廟宇位於霞城內的臨海分府城隍,因此得名霞海城隍。道光初年,來台開墾的泉州同安人陳金絨從霞城臨海門分府城隍廟迎奉神像來台,安置於艋舺八甲庄,逐漸成為同安人的共同信仰。咸豐三年,同居住於艋舺的同安人與三邑人發生頂下郊拚事件,雙方激烈衝突,最終同安人不敵三邑人,艋舺八甲庄被毀。信徒冒險從火焰中救出霞海城隍金身,帶領眾人遷移至大稻埕,並暫時將神像安置於陳浩烈經營的金同利糕餅舖中,開始在大稻埕重建家園。由於信徒認為將神像安置在狹窄的店中不敬神威,遂由同安鄉親林右藻等仕紳籌資建廟。咸豐六年(1856年),大稻埕街民共同捐款在南街興建霞海城隍廟,並在西廡供奉三十八位當年殉難的同鄉。台北霞海城隍廟與大稻埕的發展大稻埕街市的形成以城隍廟為中心向北發展。雖然大稻埕街市的發展晚於新莊、艋舺、滬尾等地區,但由於外國勢力的進駐,使得大稻埕在短短十數年間迅速成為台北盆地商業活動最繁榮的地區。隨著商業繁榮,霞海城隍廟的香火也愈加興旺。到清末和日治時期,霞海城隍廟從當地同安人的守護神廟轉變為台灣香火最旺的廟宇之一。每年的農曆5月13日是城隍聖誕,當天信徒會舉行各種迎神賽會,來酬謝城隍爺的疪佑,是台北市內最熱鬧的廟會活動,霞海城隍出巡繞境活動與北港的媽祖繞境齊名,並列為台灣兩大宗教活動,日治時期素有「北港迎媽祖、台北迎城隍」之稱。民國74年霞海城隍廟被指定為三級古蹟。廟宇的發展也逐漸轉向在地文化傳承與觀光發展,除了請文史工作者梳理大稻埕發展史,推動社區文化,舉辦古蹟導覽與歷史懷古活動,成立霞城文化發展協會外,還結合迪化街觀光活動,提供英日文導覽,吸引外國觀光客參觀。台北霞海城隍廟建築特色雖然霞海城隍廟的建築規模不大,但它傳承了傳統閩南式廟宇建築的特色,注重曲線和裝飾。廟宇的裝飾藝術包括泥塑、壁畫、彩繪、剪黏和交趾陶。不僅保留了日治時期的作品,許多修復工程也出自名師之手。廟內還保存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如神像、祭祀用具、匾額、楹聯、石碑以及歷史文件。台北霞海城隍廟交通資訊台北霞海城隍廟地址:103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61號落成:1856年台北霞海城隍廟電話:02 25580346(交通資訊常有變動,出發前請先向各交通場站確認。)自行開車:國道1號-臺北交流道下-重慶北路三段至二段-南京西路-迪化街一段。國道3號-中和交流道下-省道臺64線-板橋出口下-市道106甲線-省道臺3線-環河快速道路-民生西路-迪化街一段。大眾運輸:公車迪化街(永樂市場)站797、紅25延平一站(南京)站250、302、304重慶線、639、660、757、紅25、台北雙層觀光巴士藍線南京西路口(塔城)站搭乘9、250、255、302、304重慶線、639、641、660、704、757、785、1209捷運搭乘松山新店線於北門站下車,由3號出口出站後步行塔城街,過南京西路後進入迪化街,再步行約200公尺即可霞海城隍廟。(距捷運站約600公尺,步行時間約8分鐘)

烘爐地,烘爐地南山福德宮,土地公,寺廟,廟宇

烘爐地南山福德宮|烘爐地在哪裡?烘爐地南山福德宮參拜資訊懶人包!

烘爐地南山福德宮介紹烘爐地又稱南勢角山,位於中和區南緣,標高302公尺,高達109尺的土地公神像是其標誌性的象徵。南山福德宮由漳州移民建造,當時的南勢角仍是一片荒野,烘爐地南山福德宮俯視台北盆地,寓意守護這片土地。由於廟宇的後方及左右兩側各有一塊山頭突出,形狀如同烘爐,因此被稱為烘爐地。烘爐地也是北台灣求財最旺的土地公廟,烘爐地的正殿除了供奉福德正神外,還有註生娘娘及山神星君,財神殿則奉祀五路財神、文昌帝君及月老星君等。烘爐地南山福德宮建築特色烘爐地南山福德宮是一座傳統閩南風格的木造建築,整體結構雄偉壯觀。廟宇由多個複合式屋頂組成,後方的正殿是最高的殿堂。烘爐地南山福德宮的頂脊色彩豐富,主題多樣,從不同角度觀看都能發現新的驚喜,建築上巧妙地運用了泥塑、剪黏和陶燒的混合技法。烘爐地最具特色的是在北二高中和路段就能看到佇立在南勢角山頭的全台最高土地公神像。民國八十一年管委會規劃設立這尊土地公神像,成為福德宮的地標,而這座神像歷經兩年打造,高達109尺,由玻璃纖維和樹脂製成,土地公面容和藹慈祥,身穿黃袍,頭戴員外帽,在神像兩側有雙龍護駕,基座及壁堵由石雕組成,整體顯得壯觀雄偉。烘爐地南山福德宮的拜拜流程烘爐地財神殿拜拜順序首先需要先點五炷香,之後照著玉皇上帝、五路財神&福德正神、文昌帝君、月老星君、天官五路財神橋這個順序在財神殿參拜。烘爐地換錢母流程過完財神橋後,你會領取到紅包袋和平安符,隨後前往面向中殿右側的聚寶盆,進行換取錢母的儀式。換取錢母的流程如下:首先將硬幣或紙鈔放入聚寶盆對應的入口。用手觸摸聚寶盆上的元寶,心中祈求迎福納財。從聚寶盆下方的虎口取回錢母將錢母和平安符一同放入紅包袋中,並帶到財神殿中央的香爐前,順時針繞行三圈,即可完成取母錢的儀式。這一過程象徵著祈求財運亨通和平安吉祥。烘爐地南山福德宮交通資訊烘爐地南山福德宮地址:235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二段399巷160-1號落成:1943年烘爐地南山福德宮電話:02 29425277(交通資訊常有變動,出發前請先向各交通場站確認。)自行開車:由中和交流道下,右轉中正路前行至南山路右轉,再接興南路直行即可到達中和烘爐地。大眾運輸:公車中和國中站241、275、1080烘爐地站249、670下車後沿興南路南行至二段 399 巷左轉叉路至山下。捷運台北捷運新蘆線南勢角站下,搭乘中和市捷運接駁公車至烘爐地。接駁車路線:自強國中-烘爐地山下

行天宮,台北行天宮,關聖帝君,寺廟,廟

台北行天宮|行天宮在哪裡?行天宮介紹、交通資訊整理!

行天宮介紹行天宮位於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和松江路口,俗稱恩主公廟或恩主宮,是一座主祀關聖帝君的台灣傳統民間信仰廟宇。除了台北本宮外,1956年,黃欉在北投和三峽兩地重建了供奉關公的廟宇,合稱「行天三宮」。行天宮發展至今,不僅是當地的重要民間信仰中心,也是全台各地信徒敬仰的場所,成為台灣重要的民間信仰中心之一。行天宮歷史行天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當時新北市樹林鎮的煤礦商人黃欉,行天宮敬稱「玄空師父」,在台北市九台街(現今林森北路與民權東路口附近)建立了關帝廟行天宮,最初名為慶善堂。1960年代初,黃欉計劃擴建行天宮,但由於政府推動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此地被劃為國民中學預定用地。經過多次交涉,台北市政府以瑠公圳末梢支流和沼澤的公有地交換廟地,黃欉便委託擁有豐富建廟經驗的廖石成進行設計和施工,最終在1968年完成了行天宮的新建工程。1949年,黃欉在三峽建立了關帝廟行修宮,但隨著香客日益增多,廟舍不敷使用,於是將廟遷至今日北投行天宮所在地。北投行天宮採用三殿式的大廟格局,顯得更加氣派。1962年,黃欉開始建造白雞行修宮,並於1965年完工。這樣,台北行天宮、北投行天宮和白雞行修宮形成了行天三宮的系統。行天宮的發展歷程展示了其在台灣民間信仰中的重要地位,從一座小廟逐漸成為全台信徒敬仰的信仰中心。行天宮建築特色行天宮三宮採用了閩南式燕尾翹脊的建築風格,其特色在於使用鋼筋水泥建材,但卻成功營造出傳統木造寺廟的風貌。三宮的主體建築外牆貼上了具有傳統色彩的紅鋼磚,突顯了關聖帝君「赤面如赤心」的神格。主體建築的正面,包括前殿和左右山門,由十二根柱子構成的大廟格局,又稱「十一開間」,即前殿五開間,左右山門各三開間,整體景觀宏偉壯麗。廟宇的空間寬敞舒適,格局大方得體,比例均衡優美。特別是屋脊的曲線,弧度適中,在天際中略顯昂揚,散發出一種空靈秀逸的氣質。行天宮交通資訊行天宮地址:10491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109號落成:1943年行天宮電話:02 25027924(交通資訊常有變動,出發前請先向各交通場站確認。)自行開車:國道1號→圓山交流道下→建國高架道路→民權東路出口下→建國北路三段→民權東路二段。行駛北二高(國道五號)→至安坑交流道景美出口下→環河路→水源快速道路→水源路→師大路→汀州路三段→辛亥路→建國高架道路→建高民權東路出口下→建國北路二段→左轉民權東路二段→松江路口即可抵達大眾運輸:公車行天宮站214(直達車) 222、222(區間車)、33、72、棕16、222、222(區間車)、286、286(副)、298、33、642、643、676、72、74、松江-新生幹線、敦化幹線民權松江路口225、225(區間車)、285、49、49(區間車)、5、505、527、617、617(區間車)、63、63(區間車)、642、643、676、685、內科通勤專車18(捷運民權西路站-內科)、松江-新生幹線、紅29、紅31、紅32、博愛公車、敦化幹線民權松江路口站109、203、226、277、279、280、280(直達車)、41、612、612(區間車)、676、松江幹線、松江-新生幹線、博愛公車214、222、222(區間車)、26、49、505、527、642、643、72高鐵台鐵搭高鐵或臺鐵至臺北站下→轉搭臺北捷運新蘆線至行天宮站下。捷運搭臺北捷運新蘆線至行天宮站下,由3號出口出站後右轉步行至民權東路即可抵達。

艋舺龍山寺|艋舺龍山寺在哪裡?艋舺龍山寺參拜資訊懶人包!

艋舺龍山寺歷史艋舺,今名萬華,是臺北市的發源地之一。其最古老的市街位於紗帽廚社的故址大溪口,即今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清康熙四十八年(西元1709年),陳賴章墾號請墾大佳臘,福建泉州的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來此聚居,漸成聚落。當時,平埔族人以獨木舟在淡水河上游運載農產品與漢人交易,這一地區被稱為蕃薯市,而漢人則將獨木舟的發音「Banka」音譯為「艋舺」。早年,台灣北部是一片蠻煙瘴癘之地,人們常說「三在六亡一回頭」,生活環境極其惡劣。為了祈求神佑,漢人移民多攜帶家鄉廟宇香火來此,以求庇護。清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晉江三邑人合資興建了龍山寺,並迎請晉江縣安海龍山寺的觀世音菩薩分靈至此。龍山寺不僅是居民的信仰中心,還承擔著議事、訴訟等社會功能。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中法戰爭時,法軍入侵基隆的獅球嶺,當地居民組織義軍,以龍山寺的印章協助擊退法軍,並因此獲得光緒皇帝賜予「慈暉遠蔭」匾額。龍山寺建築規模宏偉,雕塑精緻,多次歷經重修與修築,至今仍然莊嚴壯麗。民國七十四年,政府公告艋舺龍山寺為國家二級古蹟,並興建文化廣場大樓,用以弘揚佛法、提倡社教的文化價值。艋舺龍山寺每年定期舉辦節慶祭典及民俗活動,如農曆正月花燈展覽、四月浴佛節、七月盂蘭盆勝會等,讓民眾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艋舺龍山寺建築介紹龍山寺坐北朝南,面呈回字形,為中國古典三進四合院之宮殿式建築,由前殿、正殿、後殿及左右護龍構成。前殿為11開間,分為三川殿、龍門廳、虎門廳。三川殿前有一對全臺僅見之銅鑄蟠龍柱,正面牆堵則由花崗石與青斗石混合組構而成,牆上故事多出自三國演義和封神榜,富於教育意義。正殿屋頂採歇山重簷式,四面走馬廊共42根柱子構成,殿外牆堵留有多幅著名書法家石刻,殿內的螺旋藻井不費一釘一鐵,全由斗栱相嵌築構而成。後殿屋頂採歇山重簷式,為典型儒、道教諸神佛供奉處。左右護龍各配有鐘樓與鼓樓,晨鐘暮鼓,其轎頂式扁六角形的屋頂,造形獨特。全寺屋頂脊帶和飛簷由龍鳳、麒麟等吉祥物造形,飾以剪黏和交趾陶,色彩瑰麗,堪稱臺灣剪黏藝術之精華。民國七十四年政府公告艋舺龍山寺為國家保護之二級古蹟,與國立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並列為國際觀光客來臺旅遊的三大名勝。龍山寺並於板橋文化路興建文化廣場大樓,民國九十四年落成啟用後,辦理多項課程與講座,以善盡弘揚佛法、提倡社教的文化價值。艋舺龍山寺每年定期舉辦節慶祭典及民俗活動,如農曆正月花燈展覽、四月浴佛節、七月盂蘭盆勝會等,民眾來到艋舺龍山寺除了欣賞臺灣寺廟建築藝術之美,亦可以感受傳統民俗文化的樂趣。艋舺龍山寺交通資訊艋舺龍山寺地址:10853台灣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11號艋舺龍山寺電話:0223025162(交通資訊常有變動,出發前請先向各交通場站確認。)自行開車:國道1號-環北交流道下-環河快速道路-桂林路-西園路一段-廣州街。國道3號-中和交流道下-市道106甲線-鄉道北91線-市道114線-光復橋-西園路二段至一段-廣州街。大眾運輸:搭高鐵或臺鐵至臺北站下-轉搭臺北捷運至龍山寺站下。搭臺鐵至萬華站下。搭臺北市雙層觀光巴士紅線至捷運龍山寺站下。

竹林山觀音寺,寺廟,寺,觀音寺

竹林山觀音寺|竹林山觀音寺在哪裡?竹林山觀音寺歷史有哪些故事?

竹林山觀音寺介紹竹林山觀音寺歷經百年,承襲南方傳統風貌,建築巍峨壯麗,寺內木雕、石刻精緻,寬闊的中庭可容納千人參拜。寺廟於近年重建,採用閩南風格建築,屋頂四垂頂式,主殿高達七十五台尺,使用台灣檜木、大陸青斗石等高級建材,結合現代科技,成為現代寺廟典範。寺前後花園遼闊,種植各種花木,櫻花盛開時節吸引眾多遊客。此外,寺內還設有亭台和動物水泥雕塑,為遊客提供休憩之所。竹林山觀音寺也積極服務社會,舉辦過全國性體育競賽,設立獎學金鼓勵學生,並興建鶴齡交誼中心及活動中心,提供老人休閒活動及各種場合使用。竹林山觀音寺歷史竹林山觀音寺位於台北縣林口鄉菁湖村,奉祀十八手觀世音菩薩尊像。歷史可追溯至嘉慶辛酉年間(公元一八○一年),由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分靈大媽、二媽、三媽到台灣來。信徒義氣恭迎大媽尊寶像,並將其奉祀於「十八坪位」,後來擴展至二十坪位,成為信仰中心。日本統治時期,面臨宗教活動受限的挑戰,但本寺因信徒努力而倖免於禍。隨後,日本政府同意興建日本風格寺廟,竹林山觀音寺正式落成,成為地方士紳合作的成果。寺廟雖然不具古剎歷史,卻保留了南方傳統建築風格。寺內巍峨壯麗,中庭寬闊,兩側鐘鼓樓聳立,極為壯觀。木雕、石刻精緻雅致,鐫刻的對聯書法更出自名家之手。近年,寺廟面臨老舊建築問題,決定於原址重建。重建工程決定採用閩南風格建築,結合現代科技,選用高級建材如台灣檜木、大陸青斗石等,全體董監事齊心協力,使得寺廟建築更加莊嚴宏偉。除了寺廟本身,寺前後花園更是吸引遊客的亮點。花園種植各種花木,櫻花盛開時節更是美不勝收。亭台和水泥雕塑為遊客提供休憩之所,池塘中的噴泉增添活力。竹林山觀音寺不僅是信仰中心,也積極服務社會。曾舉辦全國性體育競賽,設立獎學金鼓勵學生,並興建交誼中心及活動中心,為社區提供多元化服務。以其悠久歷史和莊嚴壯麗的建築,竹林山觀音寺必將成為現代寺廟建築典範,也是信眾心靈依託神聖殿堂。竹林山觀音寺在哪裡?竹林山觀音寺地址:244新北市林口區竹林路325號竹林山觀音寺電話:0226011412竹林山觀音寺交通方式路線站名步行時間聯絡電話三重客運 (966)竹林山觀音寺3分鐘0800-090-607三重客運 (786),(822),(858),(898),(920),(925),(936),(945),(946)林口農會10分鐘0800-090-607三重客運 (947),(967)頭湖路口10分鐘0800-090-607桃園客運 (5063),(5069),(5071)林口農會10分鐘0800-053-808免費巴士 (F231),(F235)歐香社區3分鐘02-2603-3111免費巴士 (F250),(F233),(F238),(F236)中湖頭郵局5分鐘02-2603-3111林口三井Outlet小巴 (紅線)竹林山觀音寺3分鐘02-2606-8666※ 自行開車:從林口交流道出口至本寺約十分鐘。